莆田黄石职中校本研修制度
|
为了进一步践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,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,促进课程改革精神的全面落实,根据我校具体情况,特制订本校本研修制度。 一、进一步提高对校本研修工作的认识,明确校本研修工作的目标和任务。 1.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对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,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,确实提高教学质量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,提高学校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,具有重要意义,校长、副校长、教务处和各基层教研组都要给以高度重视。 2.校本研修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校本研修的制度与方式,逐步形成民主、开放、有效的教研机制;深入研究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,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,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、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。 3.校本研修要以新课程为导向,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,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,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,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,又注重概括、提升、总结经验、探索规律。 二、校长要做校本研修的身体力行者。 1.校长是校本研修制度的第一责任人。校长要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,建立校本研修的导向机制、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。大力建设校本研修制度,发挥学校的研究职能,促进学校发展,努力把学校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。 2.整合学校教务处、学科教研组和备课组等各种力量,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、开发的学校教研网络,使每位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,每位教师的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。学校经常进行校内调研,以座谈、访谈、在线讨论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困惑与收获,及时而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和对教学问题的研讨。给教师以人文关怀,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,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。 3.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指导,帮助教师获得必要的专业引领。创造一切条件,采用请进来、走出去等多种形式,为教师牵线搭桥,使教师能够与校外同行(教师、教研人员、研究者等)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。 三、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作用。 1.教师要形成读书学习与反思的习惯,增强研究意识,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、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,克服被动性、盲目性;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,形成一种新的职业生活方式,促进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水平的提高。 2.在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培养目标之下,每个教师确定个人专业发展目标。学校教师队伍培养目标是通过实施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,建设一支“师德高尚、知识广博、教艺精湛、身心健康、善于创新”的教师队伍。莆田十九中的教师应具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,对学生成长的关怀,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,良好的文化素养,完善的知识结构,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,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等。在此目标下,教师选择个人发展目标:一般教师、骨干教师、特色教师、名牌教师。 3.教师个人学习应从多方面加强。如教育教学理论学习,提高理论素养,更新观念;一般基本功、学科教学基本功乃至特色基本功的训练与学习,掌握扎实而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基本功;现代教育技术学习,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,运用信息技术,优化教学设计、教学效果;任教学科之外的跨学科拓展学习,完善知识结构,拓展视野;加强外语学习,在母语之外尽可能选修一门外语,等等。真正把学习作为个人发展第一要务,把学习、工作、研究真正融为一体,形成一种全新的职业生活方式。 四、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。 1.校本研修,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,特别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、协调与合作,共同分享经验、互相学习,彼此支持,共同成长。尽量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,倡导科学精神,营造求真、务实、严谨的教研氛围,提高教学和教研的质量。 2.教师间的合作,可采取以下形式: ①教研组。发挥教研组的组织作用和团队精神,克服常规教研活动流于形式的弊病,使教研组真正成为校本研究的阵地。 教务处确保每个教研组每周有半天时间专门用于开展教研活动。学校提供各教研组固定的研讨地点,配备多媒体设备。 教研组在学期初依据学校整体教学工作计划制订出教研工作计划,坚持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制度。集体学习与分组研讨相结合,理论学习与实践研究相结合,常规教研与专题研讨相结合,严格做到“时间、地点、人员、内容”四个落实,并认真做好教研记录。除集体备课、作业批改等常规研讨和每学期的小专题研讨外,每位教师每学期均要上一堂组内公开课,按照说课、授课、评课的环节进行。每次专题研讨活动,设主持人和中心发言人,中心发言人由组内教师轮流担任。学期末上交每周活动记录、专题研讨纪要、教研工作总结及组内研讨课教学设计等材料。 ②师徒结对。针对近年来学校增加了大量青年教师这一实际情况,采用师徒结对这一古老的培训方式,充分发挥有经验的老教师、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,直接引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。并通过举办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评优等活动,搭建青年教师汇报、切磋、研讨的舞台,促使青年教师不倦学习、刻苦钻研的同时,也促进老教师、骨干教师们的更新与发展。 ③课题合作。围绕“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”“《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研究》”等“十五”课题,打破学科间的界限,使不同学科间的教师走到一起,加强合作,深入研究。 ④自愿组合。教师间根据共同感兴趣的问题、感到困惑的问题,自愿组合,相互切磋,加强合作,共同分享。可在科组内,也可跨越学科、年级的界限,可在实际工作中,也可在网络上,多种形式的合作无处不在。 五、建立校本研修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。 1.建立校本研修激励制度。给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,定期对教师进行评价。有计划地培养骨干教师、特色教师、名牌教师,为教师成长提供各种条件。 2.建立校本研修保障机制。从人力、物力、财力上对校本研修予以保障。定期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,定期外请知名专家为教师讲课,为教师教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 |